查看原文
其他

张晤明:与大学生话读书

張晤明 文字研究 2022-04-25

張晤明:與大學生話讀書

张晤明:与大学生话读书

 

爲何讀書?讀書爲明理,明理即爲修身,修身即爲做人。作爲大學生,專業書以及政治學習書目自當是首要任務,如此方可勝任今後工作。除此,誦讀經典,就是必需,畢竟《論語》《道德經》《莊子》等是中華文化源頭。

 

1958年,周總理引用一句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輕鬆化解人民大會堂建設難題,總理智慧令在場建築學家也歎爲觀止。

 


習主席講話,妙語連珠、經常引經據典,所引用經典範圍之廣,令人佩服之至;這是因爲領袖長期堅持讀經典。

 

2019年7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回答英國外交大臣亨特的涉港言論時,連懟十個成語,彰顯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我輩青年當以此爲學習楷模。

 

近幾年,全國公務員考試等頻頻出現對經典的考察。2017年,國考公務員申論分析題是“如何理解水的意象與儒之柔解析”,此題與《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不謀而合。2018年國考,老子再度登場,這次考察的核心是“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2021年國考(海事)面試真題:有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有人說“千里之行始於遠方”,對此,請談談您的理解。所以,當代大學生讀經典,時不我待。

接下來,談談如何讀經典。首先,讀經典務必開口誦讀。《內經》有言“心開竅於舌”,舌動、竅開、心明,久之自然開慧增智。傳說,漢文帝小時腦子奇笨,通過讀誦奇文,弱智症不治而愈,當上皇帝後,施仁政、倡節儉,開創“文景之治”盛世局面。

 

這個經典案例說明了開口誦讀對身心的巨大益處,之所以有此功效,還得益於我們誦讀的是漢字。漢字具有音、形、義三個方面的特點,因此漢字同大腦左、右半球的開發都有極大的關係,這種文字稱之爲“複腦文字”。拉丁系文字主要與大腦左半球使用有關,可以稱之爲“單腦文字”,由於大腦右半球長期被忽視,所以西方人往往大腦如同一個“跛子”。爲糾正自己大腦的失衡,現在許多西方國家如美國、法國等都主張並開始了漢字學習。



石井勋:“汉字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影响


英國心理學家在《科學家》雜誌上發表論文認爲:歐美國家孩子智商平均爲100,日本孩子則爲111;歐美國家智商達到130的小孩每100人中只有2個,而日本就有10個。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日本孩子學習母語文是經由具體的漢字來學習,日文中有近2000個漢字。日本學者研究表明,學漢字的年齡越小,智商就越高,舉例來說,五歲開始學習漢字,平均智商爲115,而三歲開始學習漢字,平均智商可達130以上。

 


其次,讀經典務必經由誦讀達到背誦,這一過程提升注意力、磨煉意志,久之自然將經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以期完善自我人格。數年後,我們可能會忘掉中學時代很多數理化知識,但是背過的經典不會忘,如幼時即背過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33歲時,我們會對此有新的回味;63歲時,我們又會深有感觸。自然科學知識如同走樓梯,前一個臺階不走,後一個臺階就跨不上去,但是一旦跨上去了,前一個臺階可能就不需要了。諸如經典這些人文科學則不然,如同乘坐觀光電梯:人在電梯裏站著沒動,但是隨著歲月變遷,電梯一層層往上走,所看到的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因爲境界不一樣了。總之,背過之後,行住坐臥皆可玩味,隨歲月增長,自有解讀領悟在心頭。

 


最後,經典之學,亦在運用,用來指導生活,內心充盈方可優雅從容淡定平和。如果能理解“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或許就會淡定看待海南購房熱;如果知道“汗血同源”,則必冷靜看待汗蒸熱;若知人體重要穴位如足三裏、三陰交、神門穴所在,或許就不會盲目追風去穿如破洞牛仔之類的所謂時尚衣服。總之,經典之學,重在知行合一。

 

至此,想必諸君已有所心動了吧,心動不如行動;以上所寫,與諸君共勉!

【相關閱覽】


张晤明:阅览【文字研究】公众号的几点感想

张晤明:我心目中的“大先生”


任继昉:解诗、寺、侍、持、时、莳

馬楠:説《詩經·騶虞》“壹發五豝”及《騶虞》詩旨

詩經:植物最美手繪

陳洪等:談《周易》的當代啟示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

南懷瑾:《易經》的八卦與文字

日本:幼儿园孩童4岁就开始背诵《论语》

唐晓敏:《论语》人人应该读也可以读

王財貴:讀《論語》的態度兼談所謂“糟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